坐立不安的秘密 7個港人1個「痔」每年2萬人痔瘡入院
發布時間: 2018/11/16 21:54
最後更新: 2018/11/17 00:03
痔瘡是香港的都市病,但健康影響不容小覻,每年逾2萬人次因痔瘡留醫。有外科醫生說,年過半百者約一半都是痔瘡患者,有男病人嚴重至站著也滴血,甚至被被誤以為有月經來潮。每年都有病人因痔瘡流血不止須緊急輸血。
根據醫管局年報,本港2016年有26077人次因痔瘡留醫私家醫院或公立醫院的,較2015年的24725人次稍增,兩年均未錄得痔瘡死亡個案。衞生防護中心2010年調查亦顯示,13.5%18歲至64歲港人患有痔瘡。
結直腸外科醫生朱建華指出,臨床不乏痔瘡求診個案,未見年輕化或趨增之勢,但每年平均有1、2宗痔瘡流血不止須輸血的嚴重個案。
有患者出血不予理會,至感暈(求醫)抽血時才發現要輸血,正常血色素度數為13、14度,可以跌至3、4度。
他解釋,痔瘡屬肛管黏膜鬆脫所致,相信與遺傳關係大,50歲者有約一半都患痔瘡;患者按病症分四期,初期僅黏膜鬆脫,患者未必感覺得到,惟大便時就會令患處血管受擠壓,故如廁時會有些微流血情況。
他稱,並非每名患者都需求醫,惟嚴重流血屬患者緊急求醫的原因之一,有患者即使站着亦「滴血」,「坐坐下條褲紅哂,其他人還誤以為是經期,但男人是沒有經期架嘛﹗」亦有患者發病時如廁「滿缸紅」;另一情況就是患處突然腫脹、發炎,患者因感到劇痛而緊急求醫。
朱建華直言,進食辛辣、煎炸食物,易令痔瘡發炎,患處血管易破裂,出現痕癢、疼痛症狀;而飲酒同樣會加速血液循環,患處因充血亦較易流血:
肚瀉因不停屙,令痔瘡更易跣出,未能(自行)回縮,更易流血。
至於坊間所說久坐不動、便秘或懷孕等,均屬痔瘡成因,朱建華認為通通都是謬誤,強調遺傳才是最大成因;當中便秘或孕婦僅屬痔瘡的「催化劑」,「孕婦的會陰附近組織會鬆弛,本身已鬆脫的黏膜,亦會較易跣出;而便秘亦因(如廁)用力谷,加劇本身症狀。」
男士亦屬痔瘡高危者,朱建華相信男士因肛門肌肉力大,如飲酒或咳嗽後易令痔瘡突出,惟肛管隨後收縮「箍緊」痔瘡,令痔瘡失血壞死變血栓痔,「會好腫及劇痛,一定會去求醫。」
他表示,患者按不同症狀可透過手術程序處理(見另稿),惟經治療後仍有1成人會復發,曾有20餘歲患者因痔瘡出血需動手術切除,隨後每隔10餘年會因復發再求醫,至今已進行3次手術,
患者全家人都有(痔瘡),好強遺傳基因,惟痔瘡無得預防,只能於嚴重時盡快求醫。
【更多相關報道】